Sun Xin | Gongbi Xinyu : The Possibility of Breaking the Cocoon

 

 

     这是一个实力派与生力军相结合、依循师承线索的展览。领衔的新工笔代表画家陈林老师,我关注他的创作有16年了,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他个人风格构建、深化的过程。2004年前后,他作品中的“文本意识”已经显现,图式背后的叙事与非叙事、逻辑与反逻辑的模糊性,蕴生出强烈的超现实、象征意味,从中不难发现其知识经验的复合化以及开放的创拓意识。他的这一时期作品,出离于工笔花鸟画传统范式的风格特征,融入个人的知识经验、审美意趣,为当代工笔花鸟画带来新鲜、多义的风气。


      近年来,陈林与张见、高茜、王牧羽等艺术家,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“潜古”的方向。在全球化世界主义的语境下沉潜传统,不是表象化地挪移符号、图式,而是从传统文脉中提取与内心深度印认的资源,激活自身的文化基因,让观念和语言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;不是简单化的回应异质文化的姿态,而是一种内在运作机制的破茧行动,在自觉的行动中完成对话。此时,主体意识、主体精神被强化,由多元多维的开放视域转向之于传统精神的体悟、再造,新工笔也有了进一步突破时代信息茧笼的可能性,朝向了到更深、更远的时空。

 

      2019年的“禽鸟有声”展是陈林近作的一次集中展示,也是“潜古意识”在作品中的投射,显现出艺术家思想、情感与作品的高度自洽;2020年第五届苏州·金鸡湖双年展中,展墙的陈林箴言“汲古而不泥古、求新而不为新”也强化了其“潜古”的艺术观。其实多数人学画,很容易陷入某种既定的范式和套路当中,难分彼此后,最终成了“泥古”之徒,因此,要清醒地“汲古”并不容易(这里所言的“汲古”与“潜古”之意涵近似);单纯的“为新”,是不少人快速博取眼球的策略,但长久来看,无论是观念还是语言,大多流于浮泛、浅薄,跟自身的知识经验、审美意趣、语言方式难能相融,容易产生违和感,而“求新”则不同,建基于主体的内在精神,是“汲古”之后具有价值的创造性行动。今天展览一路看过来会发现,新工笔前辈给青年艺术家作出了很好的示范,这几位尤其深受陈林老师的影响。尽管其中尚存带有探索性、有待沉淀、深化的作品,但总的来说,他们不断地强化精神修炼,试图在“汲古”和“求新”上作出自己的努力,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。

 

      新工笔“新”在何处,这是个好问题。正如文脉,持续地在时空延绵中发生着永恒的变化,不断地融合外来因素,历经自我调节、充分内化后生成巨大的文明巨链。新工笔绝对不是一个范式、一个套路,如果僵化地理解它,是对它最大的误解。新工笔需要不断被定义、被创造、被阐释,无论是它的艺术观念、还是形式语言都是动态化演进的。


      我想,新工笔的“新”至少有两个层次:一个是形式语言的“新”,当然这不仅是一个形而下技术层面的问题,同时它也蕴含着刚才魏老师说的“造型的精神性”问题,是随着主体艺术理念的转换而发生变化的形态,是思想意识更新的一个视觉成果。另一个,是艺术观念的“新”,在20世纪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浪潮下,居伊·德波提出“景观社会”、鲍德里亚提出“消费社会”都对消费主义流行文化之下的人类精神处境怀有隐忧,鲍曼也指出现代性的性质转变,由沉重、稳固转向轻灵、流动的不永恒的性质。其实我们都能或多或少地感知到,21世纪以来,在全球科技、信息的加速发展下,人类的思维角度、观看方式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,信息过载正持续异化着人类精神,理性、智性正在趋于遮蔽感性、直觉。每一代人所面临的问题都有差别,都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语境,或许,新一代的青年艺术家需要强化观察力、感知倍速生活,逃离自身情绪、情感的维度,朝向更大的世界,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表达路径,从过往搭建的视觉框架中获得新突破。像新工笔前辈那样,以观念的形而上之“新”,进一步催动形式语言的“新”,托举起新工笔的精神。

 

      新工笔的意义在于不断破茧,那么问题来了,怎么破?观念层面就像我刚才所说的,如果“潜古”是将艺术家的思想引向千百年来的智慧深处,从内在文化基因中汲取蒙养和启发,那么,“问题意识”则是正视当下、正视自身的能力,一颗对世界文化保持敏感、对人类问题保持观照的搏动之心。观念需要落实到语言中,使工笔这一古老画种焕发活力生机,不得不说也是破茧难题:比如,工笔画技术语言的修炼需要很长的时间,即使完成这一阶段的研习,之后是否找到准确的个性化语言来传达主体观念又是问题;再有,在当代艺术丰富多元的视觉形态影响下,工笔画的形式语言是否存在边界,如果有,又在何处?相信在作品中,能不断地看到属于他们个人的解决方案。


     “工笔新语”作为沫美术馆的首展,我感到一个具有学术眼光、精神品质的美术馆正在积聚它的能量。而对于新工笔问题的关注,无疑使它有了思想立点。这是一个好的开始,希望能够陆续看到沫美术馆推出像“工笔新语”这样的好展览,因为展览本身是美术馆最有意义的名片。

 


(孙欣,美术批评家、策展人)

2020-12-26